• 主页
  • 关于我们
  • 支付宝
  • 收藏夹
  • 登录
  • 免费注册
  • 我要买
  • 我要卖
  • 会员中心
  • 诚信安全
  • 购物指南
买就送促销网-----做生意要兴隆,做促销找买就送。
请先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 在线情况 | 搜索 | 帮助

他把一个闭塞村建成生态旅游村 - Powered By BBSXP
   苏州网商俱乐部|买就送促销网社区 → 职能部门交流区 → 平安相城 → 他把一个闭塞村建成生态旅游村

发表新主题 回复帖子 您是本帖第 5867 个阅读者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他把一个闭塞村建成生态旅游村
潮仔



等  级:工兵
经 验 值:24
社区金币:24
总发贴数:8
注册时间:2012/6/7
状  态:离线
信息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他把一个闭塞村建成生态旅游村

  投资250万元,日处理400吨生活污水的新巷村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进行招投标,预计这个月就可开工建设。建成后,新巷村全村生活污水将集中处理,从而为生态旅游村奠定坚实基础。
  谈起相城区黄埭镇新巷村的变化,全村老百姓一致认为,这都归村党总支书记陶建平带领村委会一班人,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新巷实际的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林果种植业,并已产生令人羡慕的成效。陶建平带领全村百姓脚踏实地发展林果种植业,把一个交通闭塞的村,建设成为一个到处飘满绿色的生态村。

  关键词:跨出第一步

  村民种大棚村干部承担风险
  新巷村是冯梦龙的故地,地处原东桥最偏僻处。就在1999年陶建平当书记的那个时候,全村还看不见一条水泥路。当过厂长搞过经营的陶建平深深懂得,想要富先修路的道理。他一上任,便多方筹集资金,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在村里修起了路,条条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前。
  然后,在陶建平的带领下,村委会一班人探索适合新巷村的发展之路,他组织村干部赴上海青浦考察取经,青浦大面积种植草莓的做法给了他们很大的启示。回到村里,他们就动员5户人家率先发展大棚种草莓,但建大棚的资金需要贷款,陶建平动员村干部为其作担保。5户人家很快建起10多只草莓大棚,第一年每只大棚就收入8000元。张招元一家建起4只大棚,贷款8000元,结果草莓种过后再种蕃茄,一年下来净赚3万余元。原来,张招元是全村最穷的家庭,发展大棚草莓后让他家迅速摘掉了穷帽子,成为全村农业收入最多的一户。
  大棚草莓尝到甜头,陶建平他们更加坚定信心,在推广高效大棚模式的同时,又动员更多的村民发展露地蔬菜种植、养虾养蟹,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村级收入,也由陶建平刚当书记时的18万元增至50万元。2003年村里吃下一个倒闭厂,并将其整合资源科学管理,使村级收入猛增到200万元。

  关键词:发展高效农业

  建起一个规模型
  林果产业园直到2007年,根据区里的统一规划布局,新巷村不在工业区域内,本身也不适应搞工业。这时,相城区正好掀起“四城建设”的热潮,陶建平他们在大棚草莓的启发下,决定发展高效农业,认定这才是适合新巷的发展之路,为花城建设当好后花园,提供花花草草。
  翌年,陶建平他们注册50万元成立“新巷农艺科技园”,种植花卉草坪。但对于新巷人来说,种花养草一窍不通,完全是个门外汉。于是,陶建平他们再次赴上海青浦参观学习,请那里的一个草根专家指点迷津。在青浦,培育一盆花卉成本3角,销售价格8角; 而在相城当地,一盆花卉可卖到一元,懂经营的陶建平心里有了底。回到村里,陶建平他们向村民征了60亩地,每亩反馈给村民500元,一期投资30万元搭建20只大棚,像模像样地开始种植花卉草坪。
  “当时,我的压力很大,一些村民认为村里在瞎弄,连妻子也在担心,能否赚到钱。”陶建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依然心有余悸。他说,最后我们村委一班人还是一致赞成。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期的花卉种植不但当年归本,还养活了20多个富余劳力。但有头脑的陶建平,又在酝酿一个大胆的想法,发展高效农业一定要与科研所、科技院校攀亲,借助他们的实力发展本地传统水果中没有的林果项目。从此,陶建平他们四处出击,仅2008年一年陶建平就足足跑了半年时间的科研所,与省农科所、上海、浙江、山东等地的科研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引进种植樱桃、蓝梅、黄桃、葡萄、杨梅、猕猴桃等新品种。陶建平欣喜地告诉记者,种植的500亩猕猴桃,填补省内空白,今年单此一项就可收入200万元。
  如今,踏进新巷村这个规划面积3370亩的林果基地,随处可见一片片生机盎然的林果,处处郁郁葱葱,散发着一股飘香的气息。

  关键词:提高村民收入
  全村2600余村民
  人人入股
  “我们发展村级经济,就是为了提高村民的收入,让每一个新巷村老百姓享受高效农业带来的成果。”采访时,新巷村当家人陶建平如是说。他认为,当村级经济富裕后,一定要反馈给百姓。
  记者了解到,新巷村林果产业园以股份制模式,全村2600余村民入股当股民,拿出当年收入的30%,分红给股民,作为老百姓的收益。其实,在这个林果基地已吸纳近百名50岁以上的富裕劳力就业,每个人的年收入约在1.5万元。这几年随着村里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所有70岁以上的老人大病风险都由村里承担。陶书记对记者说,新巷村的老人基本上不要向子女伸手要钱,他们个个都有自己的“私房钱”。
  作为新巷村的父母官,陶建平现在考虑的是如何让村民的收入年年增加。为此,他们正在打造一个以冯梦龙故居为核心和林果基地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基地,通过举办采摘节吸引游客。今后还将开发猕猴桃深加工,从育苗技术输送到冷藏加工,发展成一条产业链。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2/6/7 10:16:05  IP: 已记录
返回页首 
苏州网商俱乐部|买就送促销网社区 - Powered By BBSXP


Powered by Mai9song 6.00 SP1 © 2007-2013
Script Execution Time:9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