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网商俱乐部|买就送促销网社区 ( http://127.0.0.1/bbs/Default.asp )
-- 创业英雄传 ( http://127.0.0.1/bbs/ShowForum.asp?ForumID=50 )
--- 一个岛民的“绿色”生意经 ( http://127.0.0.1/bbs/ShowPost.asp?ThreadID=218 )
作者:活力岛
发表时间:2012/7/21 20:56:37

莲花村的旅游开发使徐根泉的农家乐越开越红火。 57岁的徐根泉是莲花岛上的一个普通岛民。1994年至今,他从以种白菜为生变身“蟹农”和“农家乐”老板,全家的年收入飙升至30多万元。 谈起自己的“生意经”,徐根泉归因于莲花岛这块风水宝地,认为环境好才是人气不断的原因。 原来放农具堆杂物的地方,现在被隔成“梅、兰、竹、菊”4间客房———
宅基地上翻建起“农家旅馆”
“我家楼下的2间房本来是放农具的,后来我给隔成4间装修了一下,现在成了‘农家旅馆’。”谈起自家的生意,徐根泉总是兴致勃勃。 顺着蜿蜒的乡间石路,记者找到了徐根泉家。与其他农家相比,徐家从外观上看并不特别,同样是两层的小楼,黑色的瓦顶,但透过敞开的大门,一眼望去看不到头,只觉得“山重水复”。听到声响,徐根泉和妻子迎出来,把记者领进了“蟹村草堂”。 沿着大厅走进后院,黛瓦粉墙将一方院子圈在中间,透过镂空花窗,人工打造的“亭台楼阁”一应俱全。30多平方米的院子用类似“太湖石”的小石块隔出一角,其中种着竹子、缸荷、睡莲等植物。另一边,一米见方的池子里,几尾红白相间的金鱼游来游去,在青苔和荷花的映衬下,显得灵动活泼。为方便游人休息,园子里还配备了石桌石凳。徐根泉说,有时候客人吃完“农家乐”,会泡一杯清茶,坐在院子里一聊就是一个下午。 穿过院子,就来到了徐根泉翻建的“农家旅馆”。原本的储物间被隔成“梅、兰、竹、菊”4间客房后,还多出一个“客厅”。一张圆形石面木桌配上几把圆凳子,再配上一座木屏风,一个古色古香的苏式传统客厅就展现在眼前。4间房均配备了卫生间、热水器、1.5米大床、空调。每个房间还根据名称使用不同的屏风和植物,显示出主人独具的匠心。
以前种白菜一年也就1万多,现在儿子媳妇回村谋划旅游业———
全家6个人一起上阵“农家乐”
“院子和客房都是我儿子媳妇设计的,‘蟹村草堂’的名字也是他们取的,要是没有他们,我肯定想不到这些。”徐根泉说。 徐根泉全家一共6口人,包括徐母、徐根泉、徐妻和儿子徐卫一家3口。2010年,在苏州当了好几年健身教练的徐卫和妻子看到了家乡的变化,决心回村里创业。由于两人都当过导游,为家里搞农家乐装修设计可谓得心应手。几番收拾,一个风雅而不失淳朴的“蟹村草堂”从此诞生。同时,他们还在宣传上下功夫,印制一系列卡片,并通过网络积极发布信息,力推“草堂别院客栈”和“蟹村草堂船餐厅”。 徐根泉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养蟹和经营“农家乐”。前几年,他花了20多万元买3艘快艇用来接送客人。一年下来,徐根泉家的收入有30万到40万元。他告诉记者,这比以前强多了,但在村里属于中等水平,“以前种白菜都是自己开船去苏州、常熟卖,一年下来也就1万元多一点,全家人都指望这点钱,实在不够用。”徐根泉说。 据徐根泉回忆,1992年,莲花岛首批18位村民开始养殖大闸蟹,短短几年,就发展到近300家养殖户,而自己是1994年“下水”的。第一年由于缺乏经验,徐根泉没有在水面加围网,许多螃蟹“逃之夭夭”。就算是这样,他的收入也比种地时有了大幅提高,这更坚定了他当“蟹农”的决心。 不知不觉到了做饭时间。徐根泉从家中的自留地摘了点空心菜和茄子,准备给午饭加菜。他告诉记者,村里300多户人家每家有2分自留地,专供平时吃菜和“农家乐”使用,客人来到岛上,一定能品尝到最新鲜的、不施化肥的农家菜。 除了满足“口腹之欲”,岛上的种植区域还兼有观赏的功能。徐根泉说,岛上的农作物是“稀罕物”,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一些城里来的客人常常坐车到北码头,然后徒步走进莲花岛,为的就是看一看平时吃的菜“长在地里的样子”,顺便吃一顿地道的农家饭。 徐根泉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岛上生态环境几乎没有大变化,所以种出来的菜才会新鲜好吃。“我们岛上什么都好,最关键是环境好,这样外面的人才会想来,来了还不想走”。
苏州网商俱乐部|买就送促销网社区 - Powered By BBSXP
|